芦根副作用解析,了解芦根的好处与潜在风险

博主:正达号正达号 02-18 37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138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本文目录导读:

  1. 芦根副作用有哪些?
  2. 芦根副作用与用量有关
  3. 芦根的适用人群与禁忌

芦根,又称芦苇根,是一种常见的草药,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,芦根性甘、寒,归肺、胃经,具有清热解毒、生津止渴、利尿消肿等功效,任何药物都有其两面性,芦根也不例外,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芦根的副作用,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芦根。

芦根副作用有哪些?

1、芦根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
2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,如皮疹、瘙痒等。

3、长期大量服用芦根,可能导致脾胃虚寒,影响食欲。

4、芦根性寒,脾胃虚寒、腹泻者应慎用。

5、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芦根时应遵医嘱,避免不必要的风险。

芦根副作用与用量有关

根据《中国药典》的规定,芦根的成人日用量为9-30克,过量使用芦根可能会加重其副作用,如腹痛、腹泻等,在使用芦根时,请务必遵医嘱,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服用。

芦根的适用人群与禁忌

1、适用人群:

(1)发热、口渴、烦躁不安者;

(2)尿路感染、尿频、尿急者;

(3)热病后期,津液不足者。

2、禁忌人群:

(1)脾胃虚寒、腹泻者;

(2)孕妇和哺乳期妇女;

(3)过敏体质者。

芦根作为一种常用的草药,具有诸多功效,我们在使用芦根时,必须了解其副作用,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和适用人群使用,有特殊体质或病情的患者在使用芦根前,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《中国药典》2015年版

2、《中医药学高级辞典》

3、《实用中医药临床手册》

4、《中药药理学》

5、《中国中医药年鉴》2018年版

注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如需了解芦根的具体使用方法和用量,请咨询专业医生。

The End

正达号